公司新闻
健全制度体系 规范绿色文明示范工程
Date:2016/4/21 Number:1456

        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是一项全民环境教育项目,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创新全民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对于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浩志节能科技创建活动已开展十余年,是一项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广大公众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示范性工程,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创新全民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推进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自身参与陕西省绿色创建工作的实践,业内资深人士有以下几点思考。

    深化创建理念
    首先,推动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理念深入人心。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教育,大力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价值理念,切实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公众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义务,使绿色生活、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习惯。

      其次,准确把握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的实践要求。自律是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理念的主线,时刻秉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强化绿色意识。创建是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理念的支撑,在各社会、群体单位,渗透绿色发展理念,植入环境管理制度。激励是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理念的助力,注重发现和宣扬良好创绿实践,培育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浩志节能科技十分注重教育引导,通过组织专题会议、培训和检查验收等时机,耐心细致做宣传。从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的含义、种类、特征到绿色文明的发展史、国际动态,多种途径反复讲解,使公众对创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健全创建体系

      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是一项全民环境教育项目,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因此,必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管理机制。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在地方政府领导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陕西省咸阳市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主任,宣传部、环保局等部门组成的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组委会领导小组,实行环保部门重点抓、主管部门配合抓、政府全面抓的创建领导体制。

      加强创建骨干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热情高、作风好、能力强的创建管理队伍,注重在基层各单位、社会各行业中培养会宣传、懂业务、善组织的创建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创建人才网络。加强对创建管理者和创建参与者的培训力度,使其不断更新理念、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有效纳入单位绩效评估。把绿色文明示范工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切入点,列入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整体工作中,纳入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作为各地创建环境模范城等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积极融入社会力量。要坚持整体发展、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和灵活多样的原则,融合各种力量,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环保潜能,形成多维立体创建体系。

      拓展创建范围

      扩大创建规模。不断总结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村庄、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的经验,并大力推广。按照企业抓管理、学校抓教育、社区抓家庭、村庄抓生态的创建思路提出具体计划,使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延伸创建范围。在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村庄的传统四绿基础上,不断在其他行业延伸和拓展,重点是机关、商场、酒店、饭店、医院、车站、景区等窗口单位,使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覆盖各行各业,助推广大群众生活方式绿色化。西安市创建活动蓬勃发展,现已延伸到9个领域13个行业,大大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改善了市容市貌和人居环境。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环境信息公布平台和相应机制,实时主动公开环境信息,让公众了解当地环境状况。咸阳市为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每年举办“环保杯·生态文明”摄影大赛,为公众参与环保提供有效载体。

      发挥示范单位辐射作用。让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在本地区、本行业大力宣传“创绿”活动的重要意义,普及有关知识,以点带面辐射全局,营造良好的氛围。

      完善保障措施

      建立创建活动激励机制。将创建工作有关经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工作预算,逐步建立创建活动激励机制。省、市、县都拿出一定的经费,奖励和鼓励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此项活动给予相应扶持和帮助,形成抓点带面、条块结合、平衡发展的局面。

      完善创建活动配套政策。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将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纳入现有工作体系,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完善配套措施,引导社会群体落实相关责任。

      构架创建活动信息平台。不断健全创建网络体系,为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培训、交流等条件、机会和场所,使公众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意识和行为渗透到生活和工作之中。


下一篇:没有了